1、轉相 系指標準玻璃乳濁液南一種類型(如油/水型)轉變為另一種類型(水/油型)的現象。轉相主要是由于標準玻璃乳濁液的性質改變而引起的。如油酸鈉是O/W型標準玻璃乳濁液,遇氯化鈣后生成油酸鈣,變為W/O型標準玻璃乳濁液,乳劑則由O/W型變為W/O型,向乳劑中加入相反類型的標準玻璃乳濁液也可使乳劑轉相,特別是兩種標準玻璃乳濁液的量接近相等時,更容易轉相。轉相時兩種標準玻璃乳濁液的量比稱為轉相臨界點。在轉相臨界點上乳劑不屬于任何類型,處于不穩定狀態,可隨時向某種類型標準玻璃乳濁液轉變。
2、乳析 又稱分層現象,系指乳劑氐時間靜置后出現乳滴上浮或下沉的現象,分層主要原因是由于分散相和分散介質之間的密度差造成的。O/W型乳劑中水相含電解質較多而密度很大時,一般出現油滴上浮而分層的現象。兩相的密度差愈小乳滴的粒子愈小,外相的黏度愈大,乳劑分層的速度越慢。乳劑分層也與分散相的相體積有關,一般相體積低于25%乳劑很快分層,達50%時就能明顯減小分層速度。分層的乳劑乳滴仍保持完整,經振搖后仍能恢復均勻的乳劑,乳滴大小也不變。
3、絮凝 絮凝系指乳劑中的乳滴發生聚集,形成疏松團塊的現象,它是乳滴合并的前奏。但由下乳滴乳化膜尚未破壞,阻止了絮凝的乳滴的合并,絮凝是可逆的,經充分振搖,乳劑仍能恢復使崩,但大的乳滴可能增多發生絮凝的原岡是:乳滴的電荷減少時,使ξ電位降低,乳滴產生聚集而絮凝一乳劑巾的電解質和離子型標準玻璃乳濁液的存在是產生絮凝的主要原因,同時絮凝與乳劑的黏度、相體積比以及流變性有密切關系。絮凝狀態進一步變化就會引起乳滴的合并。
4、破裂 亦稱分裂作用。即分散相經乳析后又逐漸合并與分散媒分離成為明顯的兩層,而破壞了原來油與水的乳化狀態、標準玻璃乳濁液一經破裂,則雖經振搖亦不能恢復。